玫瑰痤瘡全解析:成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案
- Anson Lam
- May 21
- 3 min read
Updated: Jun 12
玫瑰痤瘡(Rosacea)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症,主要影響面部,導致泛紅、血管擴張、丘疹甚至皮膚增厚。雖然它常被誤認為普通暗瘡或濕疹,但玫瑰痤瘡的成因和治療方式截然不同。本文將深入探討玫瑰痤瘡的初期症狀、成因、治療方法,並推薦香港專業治療玫瑰痤瘡的醫生,幫助患者正確應對這一皮膚問題。

1. 什麼是玫瑰痤瘡?
玫瑰痤瘡是一種主要發生在臉部的慢性皮膚病,好發於30歲以上成年人,尤其是皮膚較白、容易臉紅的人。常見症狀包括:
面部持續泛紅(尤其是鼻、臉頰、額頭和下巴)
微血管擴張(可見紅血絲)
丘疹或膿皰(類似暗瘡,但不會有黑頭或白頭)
皮膚敏感、灼熱或刺痛感
後期可能出現皮膚增厚(如酒糟鼻)
玫瑰痤瘡通常會隨時間惡化,因此及早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。
2. 玫瑰痤瘡初期症狀:如何辨別?
許多患者在初期誤以為自己只是「容易臉紅」或「皮膚敏感」,而忽略了玫瑰痤瘡的可能性。以下是玫瑰痤瘡初期常見症狀:
✅ 短暫性泛紅(Flushing):情緒波動、日曬、吃辣或喝酒後臉部突然發紅,且消退較慢。
✅ 持續性紅斑:臉頰、鼻子等部位長期泛紅,即使沒有刺激因素也難以消退。
✅ 微血管擴張:皮膚表層可見細小紅血絲,尤其在鼻翼和臉頰。
✅ 輕微灼熱或刺痛:使用護膚品時可能感到不適。
若出現以上症狀,建議儘早諮詢皮膚科醫生,避免病情惡化。
3. 玫瑰痤瘡成因:為什麼會得?
玫瑰痤瘡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確,但醫學界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:
🔹 遺傳因素
家族中有玫瑰痤瘡病史的人,患病風險較高。
🔹 免疫系統異常
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,導致皮膚發炎和血管擴張。
🔹 微血管功能失調
面部微血管異常擴張,使皮膚容易泛紅並形成紅血絲。
🔹 皮膚屏障受損
過度清潔、使用刺激性護膚品或長期類固醇治療可能破壞皮膚屏障,誘發玫瑰痤瘡。
🔹 環境及生活習慣誘因
日曬(紫外線刺激)
辛辣食物、酒精、熱飲(擴張血管)
壓力、情緒波動
極端溫度變化(如冷風、暖氣)
4. 玫瑰痤瘡治療方法
玫瑰痤瘡無法完全根治,但可透過藥物、激光治療及日常護理有效控制症狀。
💊 藥物治療
外用藥膏(如Metronidazole、Ivermectin)
口服抗生素(如Doxycycline,用於消炎)
降紅藥物(如Brimonidine凝膠,減少泛紅)
⚡ 激光及光學治療
脈衝光(IPL):改善泛紅和微血管擴張
染料激光(PDL):針對頑固紅血絲
二氧化碳激光:適用於酒糟鼻(皮膚增厚)
🧴 日常護理建議
✔ 溫和清潔:避免含酒精、香料的洗面乳
✔ 加強保濕:使用低敏、修復屏障的護膚品(如含神經醯胺)
✔ 嚴格防曬:選擇物理性防曬(含氧化鋅或二氧化鈦)
✔ 避免誘發因素:減少酒精、辛辣食物,管理壓力
5. 香港玫瑰痤瘡醫生推薦
若懷疑自己患有玫瑰痤瘡,應儘早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,接受專業診斷和個人化治療。以下是香港部分治療玫瑰痤瘡的專業醫生及診所:
📍 香港玫瑰痤瘡治療診所推薦
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– 陳衍里醫生(擅長激光治療及皮膚炎症管理)
香港中文大學皮膚科中心(提供綜合性玫瑰痤瘡治療方案)
仁安醫院皮膚科(專注慢性皮膚病管理)
建議就診前先查詢醫生是否具備玫瑰痤瘡治療經驗,並了解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。
6. 總結:如何有效管理玫瑰痤瘡?
玫瑰痤瘡雖無法根治,但透過正確治療 + 日常護理,可大幅改善症狀並防止惡化。關鍵步驟包括:
及早就醫:避免自行用藥或誤診。
避免誘因:減少日曬、酒精、辛辣食物等刺激。
堅持治療:藥物與激光治療需耐心配合。
溫和護膚:選擇低敏產品,強化皮膚屏障。
若你或家人正面臨玫瑰痤瘡困擾,建議儘快預約皮膚科醫生,制定適合的治療計劃!
Comments